



老人相關疾病
一、何謂高血壓?
血流衝過血管所造成的壓力稱之為血壓。高血壓為臺灣十大死因之一,正常成年人收縮壓應小於130mmHg,舒張壓小於85mmHg;一般來說,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則可判定可能有高血壓。少許的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但大部分的患者是沒有明顯差異的,未定期測量的成年人發現時,往往合併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產生。
二、原因:
血壓分類 | 收縮壓(mmHg) | 舒張壓(mmHg) | |
---|---|---|---|
正常 | <120 | 和 | <80 |
高血壓前期 | 120-139 | 或 | 80-89 |
第一期高血壓(輕度) | 140-159 | 或 | 90-99 |
第二期高血壓(中、重度) | ≧160 | 或 | ≧100 |
一、認識糖尿病?
血流衝過血管所造成的壓力稱之為血壓。高血壓為臺灣十大死因之一,正常成年人收縮壓應小於130mmHg,舒張壓小於85mmHg;一般來說,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則可判定可能有高血壓。少許的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但大部分的患者是沒有明顯差異的,未定期測量的成年人發現時,往往合併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產生。
二、為什麼會發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生與遺傳體質相當有關係, 其他如肥胖、情緒壓力、懷孕、藥物、營養失調,都會促使糖尿病的發生。
三、糖尿病有什麼症狀?
發病初期,大多數人都沒有症狀,除非做健康檢查,否則不易發現。若沒有控制好,病情隨時間加重,血糖逐漸升高時,才會有3多(多吃、多喝、多尿)疲勞、體重減輕、視力模糊、陰部搔癢或或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出現。
四、糖尿病如何控制?
糖尿病的控制,有賴於運動、飲食、藥物(口服抗糖尿病藥或注射胰島素)三者間的互相配合,並與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討論如何配合。
五、什麼是糖化血色素?
因為血糖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變動,因此,要瞭解血糖是否控治療好,測量飯前或飯後血糖之外,建議應定期檢測糖化血色素。
糖化血色素(A1C)是指「血糖」會與紅血球的「血色素」相結合。長期血糖越高與血色素結合越多,糖化血色素的數值越高,糖化血色素的數值可以間接代表抽血前三個月平均血糖的控制情形。沒有糖尿病的人,糖化血色素的標準為小於6%,糖尿病人糖化血色素應控制在7%以下。
、藥物(口服抗糖尿病藥或注射胰島素)三者間的互相配合,並與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討論如何配合。
六、糖尿病定期檢驗項目及控制目標:
項 目 | 目標值 | 單位 |
---|---|---|
飯前血糖 | 80-120 | mg/dl |
飯後血糖 | 80-140 | mg/dl |
睡前血糖 | 100-140 | mg/dl |
糖化血色素(A1C) | < 7.0 | % |
血壓(BP) | <130/80 | mmHg |
總膽固醇 | <200 | mg/dl |
三酸甘油脂 | <150 | mg/dl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 <100 | 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 男≧ 40 女≧ 50 |
mg/dl |
前列腺(攝護腺)肥大
良性前列腺增生被認為與老化和性腺荷爾蒙有關,隨著年齡增長,前列腺肥大的機率也直線上升。根據臨床上的統計,51-60歲的男性約50%有此現象,70歲約有70%,到了80歲以上,幾乎90%以上的男性都有前列腺肥大的情形。
一、臨床症狀:
可能出現夜尿、排尿困難、頻尿、急尿、排尿時斷斷續續有滴答感,血尿等等,其中夜尿為最早出現之症狀。輕者影響生活品質,嚴重者可能造成泌尿道阻塞、尿液蓄積,甚至造成泌尿系統感染、腎臟傷害等情形。
二、造成原因:
前列腺肥大為尿道周圍腺體的增生或腺瘤。不僅是腺體內部細胞的增大,且同時也是正常細胞的增殖,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大部分發生於50歲以上的男性,其中80歲以上的男性老人約有80%的發病率。
三、如何預防:
意指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
一、臨床症狀:
輕者可使人半身不遂或言語失常,嚴重者可能當場死亡。多數症狀為臉部或一側肢體突然感到無力或麻木、突然視力模糊、多重影像或一隻眼睛一邊視野看不到、無法言語或了解他人所說的話、平衡困難或頭昏眼花。
二、造成原因:
簡單說明有下列三種原因:
一、前言
失智症並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也就是一「症候群」這一群症狀主要是以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為主,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
二、老人失智症預警症狀
1. | 近期記憶喪失,以致影響工作的表現: 如果偶而忘記去作被指定的工作,忘了同事的名字或與工作有關的電話號碼,但過一陣子即記起來,這通常是正常的,但若是常常忘記,而且無法再憶起,則可能是失智症。 |
2. | 執行熟悉的事務有困難: 失智症者常會忘了關爐火、關窗戶或忘了鎖門,忘記如何作菜,或菜作的很難吃,不是放了不該放的佐料,就是忘了放調味料。 |
3. | 語言表達有困難: 正常的人偶而會找不到一個適當的字眼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失智症的人卻會忘記簡單的字或用不正確的字來取代原意,以致於他(她)的話語無法理解。 |
4. | 對時間、空間失去定向力(喪失對空間及時間的觀念): 失智的患者,可能在自己熟悉的街道迷路,不知道自己在那裏,不知道自己如何到這裏,也不知道如何回家。 |
5. | 判斷力變差,無法作推理: 無法解決工作中或家中常出現的問題,例如浴室內積滿了水,卻不會處理。 |
6. | 無法抽象思考: 無法處理一些比較複雜的事情,比如財務收支的平衡,搞不清楚數字的意思或是必需要做些什麼事來因應。 |
7. | 把東西放在不適宜的地方: 失智症的患者去卻可能將東西放在不適宜放的地方,如將手錶放在糖果罐裏或將熨斗放到冰箱內。 |
8. | 情緒或行為改變: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變化,但失智症者可能有急速的情緒轉變,比如說沒有任何理由即一下子哭鬧,一下子生氣,一下子傷心。 |
9. | 個性改變: 失智症者可能變得孩子氣,多疑、害怕。 |
10. | 失去原動力: 一般人可能會厭倦工作,不想盡一些社會義務,但之後即會恢復原動力,失智者則變得十分被動,不想作事,不想參與日常工作及娛樂活動。 |
1. | 初期 在疾病早期的一些症狀經常會讓專業人員或病患的親朋好友都疏忽了,甚至將一些臨床表現誤解是年紀大了或只是正常老化的現象,因為這些症狀都是逐漸產生的,很難確定是從何時開始的。所以病患可能出現語言表達較為困難的情形,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了記憶喪失的情形;特別是對於近期的記憶,對時間產生混淆,找不到回家的路,對事情難以下決定,對事情缺乏主動性及失去了動機,出現憂鬱或躁動不安的行為,對於日常生活嗜好及活動出現興趣缺缺的情形。 |
2. | 中期 當疾病進入中期之後,問題可能更為明顯。對於病人而言在日常生活處理上可能更為困難,可能出現:變得非常健忘,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事情及人名會常忘記,無法長時間單獨生活,煮飯、清潔及上街購物等事情,很難獨自完成,開始變得非常依賴,衛生問題需仰賴他人協助,例如上廁所、洗衣服及穿衣等,說話愈來愈困難,出現遊走的問題;以及行為愈來愈異常,在住家及熟悉的社區附近也會出現走失的情形,出現妄想的情形 。 |
3. | 末期 末期呈現完全依賴以及喪失活動的能力。記憶喪失的非常嚴重,其他身體症狀也會愈來愈明顯,同時可能出現:無法自我進食,無法辨認家人、朋友及熟悉的事物,對於事情慢慢喪失了理解力與判斷力,找不到回家的路,行走困難,大小便失禁,在公共場所出現不適當的行為,開始需要藉由輪椅行動或臥床不起。 |
一、何謂心臟病:
心臟是人體內一個具有四個房室的肌肉器官,它的位置在人體縱膈腔內,大約有三分之二位於身體中線的左側,另外的三分之一則在右側,形狀和大小有如手部之握拳大小,心跳是指,當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心跳會加速,當副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心跳則會減緩,而心臟的血液輸出量等於心搏排出量乘以每分鐘的心跳速率。
當身體的心輸出量減少或者是血液容積下降至造成身體組織缺氧時,就會造成休克的情形發生,它的特徵是蒼白,皮膚濕冷,耳朵及手指發紺,脈搏快速但微弱,呼吸快且淺,體溫降低,以及精神錯亂情形,甚至無意識。
一般而言,心臟血管疾病比較常見的有冠狀動脈疾病(即缺血性心臟病或心肌梗塞),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即中風),或風濕性心臟病。
二、造成原因:
一、何謂尿毒症:
尿毒症是指人體不能通過腎臟產生尿液,將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和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而引起的毒害。現代醫學認為尿毒症是腎功能喪失後,機體內部生化過程紊亂而產生的一系列複雜的綜合病症。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稱為腎功能衰竭綜合症或簡稱腎衰。
二、尿毒症會有那些症狀和併發症:
三、尿毒症早期有哪些注意事項 :
一、何謂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
主要好發於老年人,根據統計,五十歲的發生率為二十至三十%,七十歲以上則高達七十%,也有人稱為老年性關節炎。病因是由於軟骨結構上出現缺損,軟骨厚度變薄、表面變得粗糙,使得上下骨頭負擔加重,進而形成關節腔狹窄、形成骨刺,然後產生臨床症狀。目前認為致病機轉為第一介質和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激素的刺激,進而導致某些引起軟骨新陳代謝的蛋白酵素的產生,讓軟骨加速被破壞。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晨間關節僵硬、上下樓梯困難、關節疼痛,時而關節變形、關節活動時有聲響等等。
老年性關節炎好發的部位依序為手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手部以遠端指關節為最常見,一般可見關節變形、腫大、略微疼痛,此類患者多為女性。膝關節炎常會使患者行動不便、下樓梯困難、久生起立困難、走路會有疼痛感,而來找醫生,在門診是很常見的病例。
二、哪些人容易得退化性關節炎?
一、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顧名思義就是「骨質減少」所造成的問題,骨質異常減少導致骨骼逐漸變得脆弱,而呈現容易骨折的狀態!骨頭的密度下降,變得多孔、脆弱、易折,無法與壓力和扭力對抗。當骨質減少到臨界值時,一不小心往往會引起骨折或無以挽救的併發症。骨質疏鬆症又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又稱退化性骨質疏鬆症病患大部份屬此類,主要因年齡增加導致。台灣地區老年人發生比率相當高:女性約19%,男性為12% 。
繼發性:乃是因為某些疾病長期服用某種藥物 或不良生活習慣造成體鈣負平衡而引起,這類骨質疏鬆症較多見於青壯年族群,女性25歲以後,骨密度便逐漸下降。又可分為:婦女停經性骨質疏鬆症、年齡老化性骨質疏鬆症及先天性性骨質疏鬆症。
二、如何診斷骨質疏鬆症呢?
常用的方法包括有:
T-score值 | 情況 | 描述 |
---|---|---|
0以上 | 骨質良好 | 骨質密度屬正常,多攝取鈣質,多存骨本。 |
-1~0 | 骨質正常 | 骨質密度屬正常,多攝取鈣質,多存骨本。 |
-1~-2.5 | 骨質流失 | 骨質逐步流失,減少不良習慣,定期健康檢查並和醫師配合。 |
-2.5以下 | 骨質疏鬆 | 遠離不良習慣,定期健康檢查,個人應注意避免跌倒及外力撞擊, 以免發生骨折並和醫療院所密切配合。 |
一、何謂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好發50-60歲左右。由於腦內黑質細胞退化死亡,使「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製造減少,引起運動功能異常。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身體活動力,大部份患者思考及智力均是正常,但有部分患者會在疾病後期出現老年失智的症狀。
二、帕金森氏症成因:
目前醫學界還無法研究出確切的發病原因。但就目前研究得知,帕金森氏症有10%是基因突變,90%原因不明。大多為原發性,與基因遺傳及環境有關,但不會傳染。
三、症狀:
初期會出現身體異常抖動、僵硬、步態不穩、動作緩慢,說話的聲音愈來愈小、字也愈寫愈小,隨著多巴胺數量減少,症狀會愈來愈明顯,平衡感變差,走路還會跌倒。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是:震顫、肌肉僵直、行動遲緩及喪失平衡感。其中顫抖是帕金森氏症最常見的症狀。震顫在手部活動時減輕,靜止時則加重,顫抖多由一邊的手開始,出現手抖的同時,同一側肢體的動作也會變得不靈活且容易痠痛,由於身體及肌肉僵硬,使患者在行動時會感到有阻力,身體向前彎曲,頭部前傾,行走時步伐短促。此外,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臉部表情也會受影響,由於面部肌肉僵硬,因此臉部表情就會如同帶了面罩一樣,故有撲克臉之稱。症狀會隨時間而緩慢改變,並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還有一種患者,走起路來行動相當緩慢,有些人的手還會微微顫抖,但他們不像帕金森氏症患者對多巴胺的藥物有良好的反應,所以臨床上稱之為「類帕金森氏症」。
四、如何預防帕金森氏症?